首都机场安检员张利军:立足平凡岗位 做新时代雷锋
对此,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太阳能生活设备渐入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各类产品的实际使用率仍然比较低,市民在选购时应该更加谨慎。
然而,由于影响系统发电量的因素较多,不仅光伏组件性能本身;单晶硅、多晶硅仅采用了一种品牌,且测试时间较短,所以结果的参考意义不大。表4: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衰减率对比表上表中,单晶硅的样本数量太少,对比结果可能会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这种衰减存在于组件内部电路和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会造成组件的功率衰减,还与玻璃、背板、EVA、温度、湿度和电压有关。前文详细分析,不同品牌的组件,其生产工艺、封装材料等因素对衰减率影响大,从而影响发电量。三、温度系数的分析除了衰减率之外,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也会影响到发电量。两者价格的差异,会影响初始投资,从而对项目的收益率造成影响。试验二:光伏阵列实际发电性能比较试验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在中山大学东校区工学院C栋楼顶安装了6种不同类型太阳电池的并网光伏系统,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
然而,多晶硅组件的数量较多,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说明,为什么组件类型(单晶硅、多晶硅)对于组件衰减率的影响会低于品牌、使用环境的影响。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10GW,未来五年内光热发电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
3. 解决行业痛点,2030年有望平价上网光热发电自带蓄热平稳可控,可以与煤电等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发电小时数可以接近5000小时,完美解决风电、光伏发展的痛点问题,且电网支持优先上网。聚光系统、储热、导/换热系统是光热电站的核心,投资占比约70%,将获得210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2020年光热发电规划装机10GW,与现阶段相比有500倍增长空间。预计2030年突破30GW,2050年达到100GW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热发电新兴市场。
光热发电系统集成商,以及定日镜、集热管、换热器和导热介质等设备制造企业率先获益。5. 投资建议:光热发电年内将实现从0到1的跨越,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商业利益的多因素驱动下,行业进入快速增长区间。
预计示范项目上网电价1.1元/千瓦时左右,可以实现项目10%的内部回报率5. 投资建议:光热发电年内将实现从0到1的跨越,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商业利益的多因素驱动下,行业进入快速增长区间。预计2030年突破30GW,2050年达到100GW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热发电新兴市场。光热发电系统集成商,以及定日镜、集热管、换热器和导热介质等设备制造企业率先获益。
2. 光热补贴政策出台进入最后关头,后来者居上光热发电补贴政策出台进入关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部门联合会签后即将发布。4. 国内光热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的春天来临按照投资成本30元/瓦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光热发电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国内定日镜、集热器、熔盐介质、熔盐泵、蒸汽发生器等装备制造企业最为受益,系统集成商是最大赢家。聚光系统、储热、导/换热系统是光热电站的核心,投资占比约70%,将获得210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
2020年光热发电规划装机10GW,与现阶段相比有500倍增长空间。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国内光热发电在经过数年技术研发、项目试验后,进入爆发增长的快车道。
3. 解决行业痛点,2030年有望平价上网光热发电自带蓄热平稳可控,可以与煤电等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发电小时数可以接近5000小时,完美解决风电、光伏发展的痛点问题,且电网支持优先上网。随着规模扩张,光热发电成本、上网电价将同步下调,行业内预计2020年光热上网电价降至0.75元/千瓦时以下,并承担调峰和中间电力负荷的电源角色,2030年实现平价上网。
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10GW,未来五年内光热发电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相关标的:首航节能、三维工程、杭锅股份。预计示范项目上网电价1.1元/千瓦时左右,可以实现项目10%的内部回报率。参照国内风电、光伏产业成长路径,电价补贴政策明确后,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投资观点1. 国家能源战略大船托底,光热发电爆发式增长在即作为新兴能源品种,光热发电今年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决策范畴一旦海外市场扩张受阻,就会酿成产能过剩的危机。
产业转型必然伴随着优胜劣汰的痛苦,但光伏新政所描绘的产业发展前景,无法阻挡产业链下游成为各路资本的新战场。同时,企业对于投资地的选择,也关系到国际产能转移能否实现。
与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煤炭、石油和电力等行业不同,今天,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仍然可以被归为新兴产业之列,其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层出不穷,产业链条仍然具有持续延长拓展的空间、可以挖掘的投资机会还将应运而生。但这却与市场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规律相悖。
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下,新能源产业在需求侧的扩张毕竟存在一个边界。因此,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策略,不应被简单概括为向国外搬迁过剩产能,而是通过经贸合作和产业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相关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使之形成对中国产品和中国装备的新需求,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有效的国际市场支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尚未完全掌握与硅产品相关的关键技术,多数国内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机器进行提纯加工,但终因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国外厂商相比仍有差距。但是,在一个银行都不能再躺着赚钱的时代,更多人对此还是保持了一颗冷静警醒之心。这样做的好处是,前期投资大大减少。一个行业的成长路线通常是:在产业的新兴时期,行业内的技术变化非常剧烈,但与技术多样会相适应,各类新产品也会纷纷面世,但产能普遍较低。
比如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合作园区建设,以联盟形式提高新能源产业整体投资和收益。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加强一系列的投资环境的考察,加强投资精准度,全球产能合作或将在新能源产业链的调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就意味着,方兴未艾的智能化、小型化、个性化等新领域、新理念和新业态,将会继续引领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资金蜂拥而至的结果往往会恰得其反,导致相关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迫使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知难而退,最终实现行业内的市场出清。
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概念横空出世以后,一批资本大鳄也闻风而动,试图在地面电站的建设中分一杯羹。因此,一旦过剩来临,不断深耕高端领域、挖掘全球价值,显然比一味扩大需求规模更有价值。
无论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多么广阔,一条冷冰冰的规律在产业投资中终将发挥作用:行业的投资者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将会导致投资的回报率逐渐下降。尽管依然面临着种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但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报告,光伏企业在2015年的盈利能力显著改观,前十名的企业利润率多在两位数,光伏产业过剩产能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产业发展早期阶段,企业竞争的重点是技术路线之争,市场最终会用试错法选择出最青睐的技术。如果回顾一下2012年后国家针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会其均指向扩大产业链下游的应用需求。
过剩产能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落后产能。在中游环节中,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率也是有待深入研发的领域。
从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通过抱团的方式集体出海,有利于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其含义是,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的环节上。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使产品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下一步,如果可以在技术密集的硅加工领域加强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渐实现进口替代,不仅可以逐渐化解现有供需失调的局面,也可以在未来收获更高的利润。